1948年11月1日,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第十六团一连在连长黄达宣的指挥下,率先攻入沈阳城。这支英勇的战士们从火车站出发,沿着城南方向稳步推进。当时战局已定: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卫立煌早已仓皇出逃,沈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虽然城内仍能听到零星的枪声,但几乎遇不到像样的抵抗,偶尔碰见的几个国民党士兵也都形单影只。当队伍行进到大西门附近的世合公银行时,眼尖的黄达宣突然发现两个国民党士兵在银行门口一闪而过,立即带领战士们冲了进去。
冲进银行后,眼前的景象让黄达宣大吃一惊。银行大厅里挤满了国民党士兵,他们或坐或躺,神情麻木,所有的武器都随意堆放在桌上。见到解放军进来,这些士兵没有任何反抗的意思。当黄达宣高声询问你们长官在哪里时,几个士兵懒洋洋地指了指楼上。不一会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下楼来,主动表示要商谈投降事宜。
展开剩余73%在短短一天之内,黄达宣的一连就收编了1000多名国民党俘虏。由于二纵是最早进入沈阳的部队,黄达宣获得了优先挑选俘虏的权利。他让俘虏排成长队,开始严格筛选:那些眼神闪烁、身体瘦弱、个子矮小的都被淘汰。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了80名条件优秀的解放战士。然而在点名时,却发现少了一人。黄达宣眼明手快,从人群中揪出一个想要溜走的大个子。面对质问,大个子支支吾吾地说想回家。黄达宣一把拉住他:关内还没解放呢!这个被强留的大个子,就是后来官至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徐惠滋中将。多年后,当徐惠滋担任军长、黄达宣任副军长时,这段往事常被提起,让黄达宣颇感尴尬。
当时沈阳的局势十分奇特。廖耀湘兵团溃败时,解放军文工团的女兵唱首歌就能让成群的国民党溃兵缴械投降。进入沈阳后,往往一个解放军班长带着几个战士就能收编国民党一个整团。随着长春、锦州相继解放,国民党士兵早已崩溃,沈阳城内到处都是茫然无措的降兵。许多国民党军官还想讨价还价,而普通士兵则完全不知所措,见到解放军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怎么还不解放我们?谁来管我们?对他们来说,填饱肚子远比政治立场重要得多。
张天铸是国民党剿总特务团的一名班长。1948年10月31日,他所在的第二营奉命守卫机场,掩护高级官员撤离。飞机刚一起飞,团长、营长等军官就神秘失踪了。第二天,整个四连的人都不见了。相比之下,张天铸所在的六连还算完整,这主要是因为连里大多是当年夏天刚从安徽强征来的新兵。这些新兵在混乱中哭喊着:班长排长去哪我们就去哪,千万别丢下我们!由于不了解解放军的俘虏政策,很多士兵害怕投降后会被杀害。
张天铸和排长王福荫都是长春人,两人商量后决定带新兵回家。虽然不知道长春已经解放,但他们清楚国民党大势已去。一行人走到南湖时,被越来越密集的枪声吓住,躲进了一处官员住宅过夜。第二天,几个解放军战士进来后只是简单地说:你们住楼上,楼下给部队。然后就离开了。这种反常的对待让张天铸等人既困惑又不安,最终决定返回军营。
白天的沈阳街头呈现出荒诞的景象:解放军和国民党士兵在街上各走各的,互不干扰。张天铸看到有的国民党士兵主动找解放军要求解放,还有个背着电台的士兵问他:你们被解放了吗?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南八条特务团卫生所前,一个国民党哨兵和一个解放军哨兵隔街相对而立,双方持枪却相安无事。
回到军营后,张天铸看到一些国民党军官向解放军敬礼,有的士兵想跟解放军走,但解放军只是说:别急,保管好自己东西,会有人安排。两天后,张天铸等人终于正式被解放。在分编队伍时,听说军官可以领路费回家,不少士兵偷偷站到军官队伍里。身高只有1米6的张天铸原本没被选中,但因为他读过小学,在当时算是难得的知识分子,最终被破格留用。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得以在历史洪流中找到新的方向。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选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