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有明
今年看了好几部喜剧电影,勿管是故事情节还是画面表现侪相当勿错,倒是让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拍摄几部喜剧电影个事体。
1961年,北京、长春搭上海个电影界人士,围绕两部喜剧电影《五朵金花》搭《今天我休息》,展开了热络个讨论。当时出版个《长影画报》搭《上影画报》,侪有详细报道。会后,各个电影制片厂马上动起来,组建创作班子、筹拍喜剧电影。
北京电影制片厂自打开厂以来,从来呒没拍过喜剧片,所以对要开拍个第一部喜剧电影老重视个。特地从上影厂借了擅长演喜剧个知名演员韩非,请伊出演谢添当编导个喜剧片《锦上添花》。再加上老戏骨赵子岳、凌元个卖力配合,这部片子1962年到各地放映,一放就红了。
作为回报,北影厂也把名演员陈强借拨了上影厂,请伊当主角,演桑弧执导个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这部喜剧电影,一定要到专门放立体电影个电影院,再戴一副特制眼镜,才能感觉到三维影像个立体效果。当时上海只有东湖立体电影院一家专门放这种片子,1962年公映之后,票根本抢勿到;电影院门口,每天侪挤满了等退票个观众。
长春电影制片厂倒蛮别出心裁个,另寻了条突破口——编导和摄制人员从东北老远赶到苏州,把苏州市滑稽剧团演得场场满座个滑稽戏《满意勿满意》,原班人马一个勿少搬上银幕,还发了国语搭吴语两种配音版本。1963年到全国各地放映,反响老热烈个。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借着《今天我休息》成功个势头,一口气筹拍了三部喜剧电影。这三部片子,侪跟上海个地方曲艺剧种滑稽戏,结下了勿解之缘。
第一部1962年拍完公映个《女理发师》,是根据上海海燕滑稽剧团团长田丽丽创作并主演个同名滑稽戏移植改编个。剧情、人物、对话搭桥段全留了下来,就是原剧个滑稽戏演员全换光了,一个勿留,统统改由电影演员来演。王丹凤是第一次拍喜剧片,伊把原本滑稽戏《女理发师》里笑料迭起个桥段,原封勿动搬到电影里辰光,倒没引出一样个喜剧效果,也算是美中勿足了。
吸取了《女理发师》个经验教训,天马厂第二部筹拍个喜剧片《如此爹娘》,决定把大公滑稽剧团《糊涂爷娘》个原创编演人员“一个都不能少”地搬上银幕。连人物对话也原汁原味留辣影片里,还靠字幕让听勿懂上海话个外地观众,也能抓着对白里个笑点搭笑料。1963年片子公映之后,果然达到了预期个喜剧效果。
第三部筹拍个喜剧片,算是一次尝试搭探索——编导谢晋决定用原创剧本《大李小李和老李》,演员阵容用电影演员搭滑稽戏演员混搭。特地请了大众滑稽剧团个台柱刘侠声、范哈哈、文彬彬搭嫩娘来当主演或者助演,跟电影演员姚德冰、蒋天流、张小玲、尤嘉一起出镜。大家配合得老默契个,又正经又风趣,真叫是珠联璧合。
股票配资选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