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仅一小时手术操作时长,成功完成本院首例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辅助左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单位)
和睦家医疗上海大区目前拥有三家综合性医院及四家社区诊所
展开剩余85%上海和睦家已经服务了超过一百五十万门诊人次,迎来了近两万个新生命的诞生
特约撰稿 左妍
7月8日,坐落于静安区北京西路1320号的雷士德花园正式向市民开放共享。这片承载近百年历史的绿地拆除围墙、拥抱公众,为市民增添了一处触手可及的惬意空间。修缮后的雷士德医学院楼宇,如今成为上海和睦家医院静安院区。从仅7000平方米的起步规模,到如今拥有3家综合性医院及4家社区诊所的大型医疗集团,上海和睦家始终坚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国际标准医疗体验的初心。
1
整合资源
从专科到综合性医疗
最初是以妇产科和儿科为核心,主要为上海的涉外机构及外籍人士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上海和睦家从未停下深耕医疗技术发展与革新的脚步,从华东地区非公医疗首例Urolift到上海非公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引进的积极推进;从急性心包心肌炎患者的及时抢救到危重消化道肠憩室出血患者的多学科跨院区救治……在适应本土和外籍家庭的需求、医疗资源的结构发生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推进的背景下,上海和睦家更加聚焦专科的建设,开始了骨科、外科、妇科、儿童专科、消化内科等内科专科专病、肿瘤科、急诊及危重症等专科的创新与变革。不但注重在医疗专业性、团队建设、设备升级等方面的发展,还非常注重品牌专科的发展。如今,上海和睦家医院的外科不仅能留住一些高难度的“复杂病人”,手术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近年来,和睦家的手术量逐步增加、技术难度变大、复杂手术与高风险手术也越来越多。“20年前,医院的患者中60%—70%为外籍客户,而如今本土客户占比已达到70%左右。”和睦家医疗上海大区总院长刘薇表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本土客户对高品质民营医疗机构的认可,也标志着上海和睦家医疗在服务本土化方面的成功。截至2024年底,上海和睦家已经服务了超过150万门诊人次,迎来了近2万个新生命的诞生。
这些年来的不断发展,已让上海和睦家从一家以妇产儿科及全科服务为核心的专科医院,成功转型为涵盖多个专科的综合性医疗集团。
在专科建设方面,上海和睦家医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打造八大卓越中心,包括女性健康中心、儿童健康中心、骨科及运动医学中心、消化病诊疗中心、微创外科手术中心、急危重症诊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以及皮肤及医疗美容中心。这些卓越中心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更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健康福祉。在规模上,如今的和睦家医疗在上海地区可以说是绝对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新风入主和睦家后,通过并购,上海和睦家目前已经拥有了三大综合性院区及多家诊所,无论是浦西还是浦东的患者,都可以实现就近接受和睦家从全科到专科、从急诊到门诊的优质服务。
此外,和睦家医疗的“一院多区”模式也是其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和睦家医疗在上海拥有长宁院区、浦东院区和静安三大院区,各院区分工明确,资源高效整合。比如,长宁院区以重症手术为主,浦东院区主打全科医疗,静安院区则专注于妇儿相关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体验。
2
技术赋能
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
66岁的朱先生是上海和睦家的老病人,患有左肾囊性肾癌,考虑到其患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且有长时间饮酒吸烟病史,手术风险较高,上海和睦家医院组织了多学科团队(MDT)进行术前讨论,包括泌尿外科、心内科、麻醉科、普外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参与,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整个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团队成功为朱先生实施了左肾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总用时仅2个半小时。得益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精细灵活操作的优势,手术精准切除约5cm的肿瘤,尽可能多地保留朱先生正常的肾脏组织,最大限度减少他肾功能损伤。术后第二天,朱先生就改为半流质饮食,恢复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疼痛控制满意。
这台手术,是上海和睦家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的“首秀”,也是上海地区非公医疗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第一台手术。对此,上海和睦家医院长宁院区执行院长刘晓龙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其卓越的精准性、微创性和稳定性,为外科手术提供了高度智能化的平台支持。它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复杂手术的效率与安全性,更通过与我们强大的围手术期团队紧密协作,为临床专家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近些年,上海和睦家倡导手术微创化,无创化及术后快速康复化。2024年,上海和睦家医院成功引入了达芬奇Xi手术系统,成为上海地区非公医疗机构中首家应用该系统的医院。今年5月,上海和睦家医院又引入作为世界呼吸介入领域前沿手术设备的lon支气管镜机器人,成为我国非公医疗领域首家引入该设备的机构,这为和睦家的肺癌防治前移“关口”提供了重要支撑,并有望助力肺癌诊疗从“晚期救治”向“早期防控”转型。
3
跨国医疗
多学科协作联合诊疗
2024年,和睦家跨境医疗中心正式成立,其首个办事处位于北京西路上的和睦家静安院区。和睦家跨境医疗中心一方面联动美国妙佑医疗国际、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以及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癌研有明医院等数十家国际顶级医疗机构,为中国患者精准匹配海外前沿疗法、创新药械及权威专家,实现个性化国际联合诊疗。另一方面,和睦家依托本土创新药械研发优势与高难度手术实力,为俄罗斯、中亚、中东及东南亚患者提供高质价比的“中国医疗方案”,费用较欧美平均降低40%—60%,彰显中国医疗力量。
今年3月,33岁的马来西亚人朱先生(化名)来上海出差,时常感到头晕并伴有呕吐症状,他只当水土不服加上劳累所致,并未过多在意,但症状始终没有缓解,便来上海和睦家医院寻求帮助。门诊检查时,朱先生病情忽然恶化,在紧急处理后,医院当天就将其收治入院,并组织了多学科团队进行病情评估。经过影像评估,并整合胸科团队、脑外科团队、神经内科团队等科室多位专家的意见后发现,朱先生为原发性肺癌合并脑转移,且颅内高压症状明显,经测量中线已经位移偏移1.2cm。当时,朱先生被反复恶心呕吐折磨。和睦家医疗团队一确定手术方案后,就于3月29日为他进行了右枕叶占位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4
人才与服务
专业成长+人文关怀
“和睦家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会给加入的人才一个宽松的成长路径。”刘薇院长对于自己在和睦家的十年经历这样评价。
刘薇十年前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医生的身份加入和睦家,很快走上医院管理岗位;十年后,她升任和睦家医疗上海大区总院长。刘薇看重的不仅是和睦家医疗作为非公医疗机构的“领头羊”,更是其在文化和背景上与北京协和医院有很多类似之处。和睦家医疗自成立以来不仅关注医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将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医院内部设有继续教育发展基金,并鼓励员工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路径。
在和睦家,医生体系、护理体系及行政体系均各有一套培养计划,不同体系接班人的选拔会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项目。“光有战略还不太够,要想建设专科队伍,还要招募学科带头人,充实完善专科人才队伍,同时强化内部培训机制,如针对性培训、海外进修计划、专科进修、培训班等,提升中青年医生能力。”刘薇介绍。
近年来,上海和睦家格外重视团队建设——先后引进了多位来自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大牌专家教授全职加盟,如国内最早一批操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朱刚教授、师从我国骨科医学泰斗屠开元教授的“西医骨科第二代”谭军教授、深耕牙周病专科四十年的国家教材编写者束蓉教授等。
“在和睦家工作的几年,对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回忆起2018年9月12日完成的那场手术,朱教授依然感慨万千。当时他为一位睾丸肿瘤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和癌栓切除手术,该手术患者死亡率高达5%—25%。顶着重重压力,朱教授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历经9小时成功完成手术。“和睦家医院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更有着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和强大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近些年来,和睦家医疗一直持续深化1+X战略。刘薇解释,1+X指的是在同城发展基础上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网络的医联体。目前,和睦家的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全国9个城市,在1+X战略下,区域内医护流动、资源共享逐步深化,运营效率和学科能力不断提高;各地新老院区不仅都顺利应对了多轮新冠疫情的冲击,还全面提升了救治能力。各大院区都在积极引进人才,全面升级临床与支持团队,为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提供资源支持。
今后,上海和睦家医疗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国际化。除了将继续深化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还将加强与国际医疗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创新技术和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选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